近日,北京市政协召开雾霾治理问题提案办理协商会。针对委员建议,北京市环保局、市交通委等答复表示,北京市初步制定了交通拥堵收费政策方案和技术方案,目前正在组织进一步深入研究和论证;针对委员建议在中小学以及幼儿园校园内添置适宜应对雾霾的设备等,答复表示,北京市教委正在会同市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对中小学校、幼儿园教室统一安装空气净化装置的可行性进行调研论证。(5月26日《法制晚报》)
近几年来,大气污染已经成为突出的环境问题,特别是频繁的雾霾天气,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于是,赶走雾霾,还我蓝天,各地纷纷向雾霾宣战!但在雾霾越来越严重的客观事实里,不能光指望现有的治理手段再严厉、再坚决一些,还需要群策群力,寻求更有效果的新方案、新策略。正是在这样的语境下,收取拥堵费,以及给校园统一安装空气净化装置的声音渐起。
要说起来,在雾霾“尚未成气候”之前,国内一些大城市曾一度有意收取拥堵费以应对日益严重的“城市病”,用收费的手段来治理城市拥堵,只是老百姓显然不会答应这么做,因为难以取得民意的支持,收取拥堵费就再无下文。随着雾霾天气的到来,一时半会儿又无法根治,这的确给了收取拥堵费一个新的且更有分量的理由。尽管不乏支持,但反对声音也众!而按照北京相关部门的回应,目前已经“初步制定”了方案,按此来说,收取拥堵费,多半是个时间问题。
可以这么说,对于收取拥堵费,相关部门的热情和动力要远远高于老百姓,而给校园统一安装空气净化装置则似乎恰恰相反!躲不开的雾霾,等不起的孩子,去年媒体就爆出上海、北京等地一些家长为学校“众筹”空气净化器的消息后,“空气净化器进校园”便成为广泛的呼声,北京市教委去年底专门对此回应,则把难点推给了“暂无妥善方案保障安装空气净化器后,可能衍生的健康问题”。
坦率地说,无论是拥堵费,还是“空气净化器进校园”,在落地实施前都需要科学严谨的研究论证,但不同的是,后者比前者显然更有民意基础,只是,两者的进度和民意期待有些相悖:拥堵费已经“初步制定”了方案,而“空气净化器进校园”还在可行性的调研论证阶段。
此前,媒体就曾分析过“空气净化器进校园”存在诸多管理、成本等方面的制约因素,确实都需要有妥善的预案,就像很多人都提到过资金来源问题,总不能找家长要,也不能从现有经费里挤。或许,如果能把收来的拥堵费用于满足“空气净化器进校园”建设,这样也算“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值得一说的是,收取拥堵费和“空气净化器进校园”,这两项措施,都很可能成为国内很多城市治理雾霾的标配。因而,当北京已经先于国内其他城市一步,那么,北京自然有着示范意义和标本价值,其他城市现在肯定都在观望北京如何收取拥堵费、以及怎么应对“空气净化器进校园”。
400-8765-321
(24小时服务热线)